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未来学校建设研究”推进会
在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办

4月9日,以“数智时代:重新定义学校”为主题的2021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未来学校建设研究”推进会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陆岳新、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岳嵩、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董林伟、中国教科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及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陆岳新在讲话中介绍了重大课题设置的背景与意义,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学校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表达了对未来学校建设研究的愿景,并希望课题组在未来研究中要增强战略意识,提高研究站位,认真研究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学校育人;要直面未来学校建设的难点问题,找准破解之策,丰富未来学校的内涵,为新建学校、改造学校提供新视角、新思路,并形成学校教育的育人新模式、新生态;要强化实践应用导向,凝练未来学校的成果表达,要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未来学校建设的实践应用成果,还必须要有呈报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决策咨询报告、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真正起到研究引领学校变革的重要作用。

《未来学校建设研究》课题主持人朱雪梅教授代表课题组对研究过程进行了简要汇报,从未来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校长与教师、空间与场景、课程与教学、测量与评价四大板块,结合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栾生、全息动画等技术开发的视频案例,展示了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了新问题与新思考。朱雪梅认为,未来学校是人人幸福的学校、人人发展的学校、人人创新的学校,人工智能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手段。

曹培杰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与“机”之间的距离,能够引领未来学校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他对未来学校的提出三大构想:一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任何可以实现高质量学习的地方都是学校;二是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三是学校组织富有弹性,让学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

来自实践学校的校长们在圆桌论坛中对学校特色空间建设及智慧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围绕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要素、未来学校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未来学校的学习样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最后,曹培杰对校长们的交流进行了精彩点评与指导,他指出未来学校应该是在现实中“生长”出来的,带有学校各自的特色,而不是一味的模仿。

本次会议是一次先进教育思想的碰撞,是一次技术与学校的融合。与会成员积极分享自己对未来学校的见解以及对未来学校建设的建议,更加坚定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学校变革的决心。

 1.png

推进会现场场景

2.png

校长圆桌论坛


浏览:1684